住建部稱,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重點項目集中推進月開展以來,城市建設司確定1000個垃圾分類投放提升聯(lián)系點,提高居民分類投放便利程度;赴18省市調研指導老舊小區(qū)改造和垃圾分類工作。
截至目前,全國累計升級改造城市社區(qū)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點(站)2.12萬余處,已啟動400個聯(lián)系點的生活垃圾投放點(站)改造提升。
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垃圾投放點改造提升,對于垃圾分類的推廣來說勢在必行。改造提升的關注點主要在3點:
1、美觀度的提升
傳統(tǒng)垃圾投放點基本都沒有什么“審美”概念,尤其是老舊城區(qū),連垃圾桶也就是“能用”而已。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,比如對城市基礎建設的標準沒有那么清晰,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的舒適度要求今非昔比,物業(yè)和環(huán)衛(wèi)工作與時俱進,垃圾分類的推行對投放點功能要求提升,相關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等等。
垃圾投放點改造提升,很大的一個改善面就是“整潔又有顏”。改造后的垃圾分類收集點普遍多了更多設計感,空間規(guī)劃更合理,還具備污水收集和排水等功能。一方面,垃圾桶更整潔了,擺放整齊有章法;另一方面,從照明、外觀、衛(wèi)生、便捷度等角度看都更令人舒心。
更有創(chuàng)意“金點子”點綴垃圾分類投放點,如昌崗街海外花園時尚的“re-cycle”;素社街蘭蕙園的雕梁畫棟古樸風;如云城街鏤空護欄+綠植鑲嵌;如桃源鎮(zhèn)半封閉式“森林小木屋”等等,不僅要與周圍環(huán)境融為一體,更有要自成一景的架勢。
2、助力垃圾分類
自垃圾分類推行以來,撤桶和定時定點投放也讓各園區(qū)、居民區(qū)的垃圾管理更趨于精細化。不再走兩步就是垃圾桶,督促市民養(yǎng)成定點定時投放垃圾的習慣,更有利于垃圾投放點的日常維護,更有效地開展垃圾分類。
垃圾投放點改造提升,自然先要從基礎建設層面助力垃圾分類順利推廣。從雙桶甚至單桶變成4桶起步,垃圾分類最基礎的在垃圾桶設置上就讓傳統(tǒng)垃圾投放點不得不改變。餐廚垃圾、其他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有害垃圾,甚至還需要大件垃圾回收點,以垃圾分類為契機,響應基建補短板要求,垃圾投放點、垃圾收集點的改造提升不可避免。
“以前一遇到雨天就流污水,現(xiàn)在不會了”“設置了洗手池,很方便”“以前還沒到跟前就有味道,現(xiàn)在靠近了也不明顯了”“以前要用手掀,現(xiàn)在腳踩就打開了”“小區(qū)新?lián)Q的垃圾桶,還是人臉識別的呢”......居民對此深有感觸,這又何嘗不是調動垃圾分類積極性的有效方式呢?
3、智能化升級
信息化、智能化,這在垃圾投放點改造提升的案例中也不勝枚舉,同時是頗受民眾喜歡的一種改造方向。
南京棲霞區(qū),堯化街道三元家園4座步入式垃圾分類環(huán)保屋配置廚余智能設備8臺、其他垃圾智能設備17臺,可回收智能設備4組;黃埔區(qū)九佛街,引入了無線AI人工智能語音交互視像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;廣西,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置具有自動開關蓋、人臉識別、智能互動等功能的投放收集點(站);復旦大學,添置智能垃圾箱和次氯酸消毒除臭設備......
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垃圾分類”已經(jīng)站上風口,其帶來的便利性毋庸置疑,也為再生資源體系的完善打通了一條收運“綠色通道”。垃圾分類準確率提升,可回收物回收規(guī)模的大幅上漲,都將與垃圾投放點改造提升密切相關。
今非昔比的垃圾分類迎來了高光時刻,更多元化的推廣方式,更有力的政策支持,更便捷和人性化的高科技加成,更符合人們對高質量生活期待的城市衛(wèi)生體系,都會是強助攻。
特此聲明:
1. 本網(wǎng)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。
2.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,如發(fā)生涉及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。
3.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。